<
m2n4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重燃 > 第五十二章 那道光
    当天晚上,睡在聂川护理室的兄弟二人都同时难以入眠,按理说,两人也算是旁人眼里的“天才”,从小虽然调皮捣蛋,男孩该干的糟心事一样没落下,但兄弟两人还是先后以优异成绩进入科大,然后哥哥保研,读博,后面成长为出类拔萃的科研员。

    弟弟也紧随其后。两人以学业成就来看,一个略有小成,一个也是菁英前程不可限量,旁人眼里自然是各种羡慕,甚至家里也与有荣焉,然而只有他们自己清楚,实际前程并没有那么似锦,相反有苦自己知。

    开宗立派,自成一家之言,当然是有雄心壮志的科研者的追求,然而想要到达那个阶段,那么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就是漫长的打熬资历。

    走对道路很重要,但这还只是第一环,这里面还有要度过的坎坷运气也同样重要,这终究是个金字塔塔尖的游戏,但可不是一步一个脚印就能通往塔尖,这里面是每一步都可能误入歧途的迷宫,有的路可以回头,有的路会发现迷途难返。

    而现在,聂云眼看着就走上了迷宫里的一条死路,在科大,头上的boss一手遮天,自己的忤逆,不仅仅是自己出不了头,连弟弟也可能一头扎进死胡同,很简单,因为搞科研不能凭一己之力,需要实验室,需要资源,需要经费,而这些都掌握在你头顶的“老板”手里,只要对你偏颇一点,你就是再有天分,那也是无米之炊。

    至于可不可以另择枝头,对于他们这样没背景的兄弟二人来说,这就是个碰运气的事情,指望有个比陈越好的,否则出了科大,成了别的地盘眼里的“外人”,又要用多少年时间成本来建设信任,如果再遇上个没谱的,那比在陈越手下还不如。

    当然,这些其实也都是其次,真正重要的,是满心的想做一番事业的热血,逐渐饮冰凉却。

    所以这一夜里的聂家兄弟二人,都感觉不真实。结合程燃年龄,所言,又和现实中程燃的所行,既有期望理想变成现实的振奋,又有整件事情不踏实的惶惑不安,到后来,兄弟俩都认为这种事不能期待,要抱着成不了的心态来看待,这才渡过这种不亚于喝了一扎啤杯子咖啡的难捱一夜。

    ……

    也就是聂川住院的这三天,一件事情又在他们看来玄奇的过程下发生了。

    在答应了程燃之后,聂云聂川兄弟俩在类似风暴来临前屏息的氛围里,参与了一场会议。

    在会议室见到的不仅仅是科大技研所的研究员博导胡志伟教授,还有虽然身为科大学术委员会主任,但实际上一年到头都在外面跑,据说人前几天还在欧洲考察,总之大概不在国内就在国外的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李太行院士,突然跨洋回国,抵达科大。

    在等级森严,体制结构几乎是级别决定话语权和正确性的科研圈,李太行这样的存在,如果要在一个论资排辈的学术研讨会,此时的聂云就连坐在最外围角落敬陪末席的资格都欠奉。

    然后聂云和聂川就看到了让他们很难评价的一幕,连最根本的客套都没有,众人眼里的那座高山李太行风尘仆仆进门,目光寻到程燃,径直到他面前,开口就问,“你怎么就拿到的那个公司授权?是什么样的授权?”

    跟在他身后的胡志伟也是瞪大眼睛,脸颊涨红。

    “用关键技术公司换来的……架构授权。”

    胡志伟喉结起伏,“你是说你拿到了指令集的授权?”

    包括了李太行,胡志伟,还有随之而来的科大计研所几个核心人物,都用惊神不定又难以言说的表情盯着程燃。

    arm在后世随着移动手机和各种设备的普及,大概是无人不晓的一家公司,然而在这个时刻,哪怕是对计科院的学生,你问amd公司很多人知道,但arm公司,十有八九多半都是摇头不知。

    说到底arm这家公司仍然名不见经传,只是隐身在半导体上游的一环,存在感并不高。

    当然,作为一直在为国产集成电路半导体领域奔走的李太行等人,对这家公司也不算陌生。

    比起有无数噱头的各种概念科技公司,arm从来不龇牙咧嘴,不以动辄卡人脖子彰显自己的存在感,甚至这家公司诞生和走上自己道路的原因仅仅是在英特尔主导的领域混不下去而已。

    且从头到尾arm都遵循自己ip授权的商业模式,只要你拿得出钱,那么就能以公道价格从arm这里拿到授权,甚至可以出人出工具指导你的公司确保能够操作使用他们的授权,这大大节约了成本,所以一直以来arm人畜无害,不可替代。

    当然,在arm内部,也有极其敏感的禁限区域,那就是最高级别的架构授权。

    获得架构授权的公司,凤毛麟角,后世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个,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苹果公司,当然,苹果公司最早是出资创立arm公司的股东之一,能够获得arm架构授权不意外,除此之外,往后arm所影响了百分之八十市场的授权,多数都是内核授权或者使用层级授权。

    触及到架构授权,要不然就是涉及到arm未来正常发展的重大影响力事情,譬如说和行业前三公司合作达到赢得市场的目的,或许是关键专利交换,或许是极其重要的技术。要不然就只能是关系到arm公司存亡这几乎不可能的危机,否则不会轻易得到。

    像是程燃这种抓住了arm公司移动领域高速增长的风口,打准路径,利用阻断关键技术公司阻击了arm,拿到高价值收益的情况,往后可能不会再有。arm被咬了一口,只会更加警惕。

    李太行感慨,“一定用了很多钱吧。”

    “是费了些力气。”程燃点头。

    为了在arm必经之路打埋伏,程燃当初是逆向思维,让赵青买了相关领域的五家公司,都是以小搏大的思路。最终私有设计和艾伦软件命中目标。

    聂家兄弟二人看到,程燃让赵青摆开笔记本,把里面的文件技术资料打开,李太行和胡志伟上前看着那些装着相关资料的文件夹,点开看来自arm公司的英文的技术操作指导目录,目不转睛。

    聂川聂云兄弟二人看着会议室里面的氛围,只觉得当天的这些大人物,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狂热。

    “这是最新的v6指令集授权,可以让我们任意发挥arm架构的优势,增减模块,也就是意味着可以在这上面进行再创作,扩展,甚至基于指令集进行自主架构研发,这可以成为一个起点。我们可以基于指令集,研发自己的微架构。”

    “当然,这只是一个构想,至少提供了这种可能性,如果我们想走一条国产化道路,这是一个当下很好的途径。”

    李太行和胡志伟等人都点头。

    但毋容置疑,这尽管让人狂热,也会有很多当下的问题如一盆冰水。

    李太行看程燃,“这肯定是很好的。但眼下会面临很大的问题,你知道的,用的是arm架构,即便我们都清楚,如果能利用架构实现自主研发的微架构,那就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但还是不行,因为这不符合主流思维和口号。”

    没有人再比李太行了解眼下的局面,事实上,李太行被南星集团驱逐过后,代表着一个派系的南星集团背后的那些影响力,让李太行在某些语境里,被描绘成志大才疏,不识时务,甚至不懂政治的评价。

    是的,眼下的问题是国务院18号文件,51号文件发布以来,到处都喊着振兴民族工业,打造国产自主的半导体这些口号,再加上利用这种口号,各种所谓“自主研发追赶世界一流水平”的技术和公司在眼看着短期利益,补贴经费,急功近利之下相继出炉,所以才会有国芯事件,红芯事件……

    一系列媒体和包装下让人乍一听来振奋人心的成果,让人误以为半导体研发,是一个可以技术爆炸追赶反超轻而易举的工程。

    而经历了那些事件的教训以后,才会让相关的高层,行业层面,民众醒悟过来,原来那道技术壁垒能把人撞得头破血流。

    这从来就不是报纸上报道的那些简简单单的事情,这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每个领域我们都有短板的世界上最精细架构信息社会基础的高技术工程。

    在没有接受那些教训以前,李太行这点看得很准,运用arm架构的芯片,总会有人说那不是自主研发,放在一大堆国家政策牵头的“自主研发民族骄傲”的“高端项目”面前,眼下程燃提出的项目,绝对不会得到任何有力的支持。

    甚至可能还会被竞争对手挖出来,拿来形成舆论诋毁。

    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程燃道,“不用申请国家资助。”

    “难道你打算依靠伏龙?”李太行皱眉,“别忘了我是伏龙公司的顾问,我很清楚,纳斯达克泡沫破灭,欧美国家都在削减电信基础研发的资金,伏龙海外市场在萎缩,同时伏龙还在3g技术攻坚,研发嵌入式芯片,资金都用在刀口上,相当吃紧,如果这种情况下还要分出精力做arm架构的芯片,即便是伏龙,也经不起这样的多线作战。”

    伏龙在经历美国那场专利封锁后,就只能靠着更大的研发投入转向另外的技术方向,那之后程飞扬的工会持股制度推出,本质上也是见招拆招,应对冲击,提高员工士气凝聚力,同时减少伏龙资金压力。

    “不用伏龙公司,ipd后,伏龙有其严格的制度,我不希望这个项目受到这种制约,我希望这个项目是能够由我们完全自主掌控的,需要能够及时决定方向和运转的,灵活的项目。”

    李太行沉声道,“那也需要很多的资金。”

    “是,我总结出了要克服的几点,第一是引进先进技术。第二是抓住领军人才。第三是承受长期亏损。第一点已经具备了,第二点正在组建,在座的很多人都可能成为奠基人。第三点,不指望国家扶持,地方扶持也是可以有的嘛。”

    程燃笑了笑,算盘打得啪啪响般道,“就指望能在南州高层上面找到几个伯乐了,再不济,科大的科研扶持也多多益善嘛。蚊子再小也是肉啊。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入企业和大学合作的研发模式,企业上面可以投入进来,总之资金上面,我来想办法。眼下还是人才上面,就需要各位的班底了。”

    “既然你有这个决心。我就是豁出这张老脸,给你去说项说项,争取一些机会,能摘多少摘多少。”李太行点头,“我看项目团队的领头人,胡志伟就可以胜任。他是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出身,当初师从我国的第一代计算机专家夏培院士,微处理器设计,集成电路设计上面是他的强项,今天我通知他过来,也是检验你的东西。”

    “我一直有个问题。”胡志伟看程燃,“李教授跟我说的时候,我还是抱怀疑态度的,现在看到才知道所言不假,甚至还要超出我的预计,你这么年轻,为什么就想到做这些事情了?”

    不仅仅是胡志伟,还有他背后的研究员,聂云聂川兄弟俩,都投来目光。

    是的,这种事情,不仅仅是背后的意义,还有其决策,执行力,眼光把握的精准,都代表着很多的事物,一个人的知能,知识架构,社会经验和阅历,如果这是李太行院士主导的,大家都不会有什么异议,但这一切发生在一个大一的学生身上,与其说惊讶,不如说让人感到隐隐的惊悚。

    人所作所为都要有动机,而程燃所做的事确实在意义上面很大,他总不能说自己提前看到了那些历史,深刻的教训,所以不希望重蹈覆辙?

    甚至就连李太行,也是一并看过来,显然,这种事他思考过,现在也在期望答案。

    一个伏龙公司程飞扬儿子的身份,也没有足够的说服力解释他所做,并且要做这样事情的动机。

    在众人注视之中,沉吟片刻的程燃道,“我一直很佩服的科研人员中,发明激光照排技术的王选院士就是其中之一。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也是最早有活字印刷的国家,但汉字天生就比字母需要更多的活字,也因为近代中国技术落后,所以十九世纪的中国近代政权,向西方引进的先进技术,第一是枪炮,第二就是印刷技术。”

    “中国的近代印刷术历经了雕版,还有将近一百年的铅印为主流的技术时代,铅印需要全手工,排版工人要有相当高文化水平,还需要好体力拿住几十斤铅字版,七十年代特急印刷小册,需要十几天才能上市,几百页的铅印书,大部分出版社出版周期都需要一年。而面对70年代中后期中国完成基础工业普及,开始追赶世界先进技术,需要更高效率推广国际最新的科技信息的时候,排版技术就是中国图书出版业的短板,也可以说是限制整个中国科研的瓶颈。”

    “当时德国,英国,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的报界,都已经全部采用了计算机照排技术的电子排版,同时西方企业也在积极更新技术,研发激光照排,研究汉字印刷,准备占领东亚市场。这个时候中国为解决中国出版业效率的‘748’工程启动,但是七零年代的中国,技术瓶颈很大,因为汉字基本字库就比西方字母复杂得多,数据量很大,需要几百g之多,中国当时也不会制造磁盘,两个磁鼓才能存储1m数据,所以国内普遍反对搞数字化排版,还是偏向于用纸模的光学排版,王选当时加入748工程,提出对汉字笔画进行矢量描述,解决汉字字库数据量过大问题,实现数据压缩,构想当时比西方早了十年。”

    李太行等人听着,微微点头。程燃对王选的事迹从另一个角度叙述,听得他们都为之入神。

    程燃继续道,“但当时提出想法的王选被大部分同行认为吹牛,王选坚定自己主张,在新华社一百四十万设备投资,电子工业部计算机工业局协调支持下,王选组建团队,潍坊计算机厂负责组装,坚持搞国产激光照排系统,1981年,王选拿出华光i型,1983年,拿出华光ii型。但缺乏量产经验,还有很多bug问题,当时计划经济时代已经接近尾声,市场经济时代来临,所以1984年,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纷纷采购外国设备,准备把烦人的王选一脚踢开,当时很多人看王选的笑话,说1984年的秋天,就是748工程的末日。”

    “1984年底,美国ibm公司到新华社介绍产品,新华社的人积极使用美国软件,劝王选项目组放弃,说人家都有现成产品了,你们还搞什么?1985年,人民日报给美国hts公司430万美元买设备,王选团队一分钱也拿不到。”

    “1985年年底,新华社缺钱,说亚运会要到了,要建新闻大厦,不能再补贴这个没希望的国产项目。748工程真到了穷途末路。不过这个时候还是有一小部分干部知道造比买好,利用计划经济时代最后那么一点权力,命令国务院直属经济日报采用王选的设备,才让王选有了最后一点经费。但经济日报也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不能解决华光iii号的bug问题,宁愿用铅字印刷。王选争分夺秒,终于在1987年夏天,解决大部分问题。”

    “十月份十三大召开,经济日报拿到新华社电讯20分钟,就通过计算机完成排版。其他报社还在用铅字排版,最快也要三四个小时,经济日报发表后,王选和他的华光三型一枝独秀。”

    “1988年,王选得到经济日报全力支持,设备升级到华光四型,每秒处理110个汉字,全世界最强。过去一本书排版一年,现在只用三天。”

    “1989年,国外照排系统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停顿,程燃看向众人,“前路艰难漫漫,所幸已有前人身似炬火。我被炬火照耀,所以也有很大心思做这样的事情。”

    在场众人,终释谜团。当人看到火炬的时候,是确实有向往驰行的意愿的。在场这么多人,有谁不是这样曾被激励过呢?

    “这个事,我接了。”胡志伟点头,“那么,项目名称呢?”

    程燃愣住,“嗯?”

    “王选的是华光,你所组建的我们的团队,如果做出东西来,又是什么名字?”胡志伟看着他道,“我觉得,这个名字该你来定。”

    李太行微笑看他,在场的众人目光灼灼。

    焦点之下,程燃看了聂川聂云兄弟俩一眼,搞得两人莫名紧张,随即他略微思忖之后抬头,“唐宗宋祖……秦皇汉武。”

    “就叫做……汉武。”

    “汉武一号。”

    “王选院士团队当年创造了华光,横空出世。希望我们的汉武,也能如华光。在芯片领域,全力以赴,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果再无炬火,我们就是唯一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