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2n4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靖难刚成功,老朱复活了? > 第一百零八章 我今为帝,执掌大明
    “呼”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回过神来,道:“听说,老四已经出兵了?”

    “是的,平安将军奉允熥皇孙的命令,前去北平给燕王送了一封信,没过多久燕王就出兵了。”蒋瓛道。

    朱元璋闻言一阵愕然,道:“平安?他替允熥送信?咱没有听错吧?”

    平安对他的忠心程度,他心中非常清楚。

    皇位传承,他选的人是朱允炆,这种情况下,平安是绝对不可能投靠朱允熥的。

    蒋瓛稍稍迟疑,道:“允熥皇孙和平安将军说,他才是您选择的继承人。”

    “啊?平安信了?”朱元璋神情惊愕。

    平安虽然不是多么聪明的人,但是,也不至于像个傻子一样吧?朱允熥造反起兵,他说的话平安信了?

    “允熥皇孙说,大雪龙骑和虎豹骑是您留给他的兵马。”蒋瓛继续道。

    “.”朱元璋沉默了,嘴角一阵抽搐。

    他没话说了。

    平安他了解,虽然大雪龙骑和虎豹骑与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但是,用这个理由去找平安.平安还真能信。

    这就是绝对忠诚带来的隐患。

    “允熥这小子,看人太准了,他这是吃死了平安啊!”朱元璋一阵感慨。

    蒋瓛点了点头,对朱元璋说的话十分赞同,平安真的是被朱允熥给吃的死死的。

    感慨一番之后,朱元璋去写了一封信,递给蒋瓛,道:“去,将这封信交给平安。”

    “是,陛下!”蒋瓛点点头,转身就要离开。

    “等一下!”朱元璋开口将蒋瓛叫住。

    蒋瓛停下,扭头看向朱元璋:“陛下,还有什么吩咐?”

    朱元璋沉默一阵,道:“允炆,他现在怎么样?”

    虽然朱允炆失败了,被赶下了皇位,但他心中明白,这是非战之罪,朱允炆或许能力差了一点,但更重要的是朱允熥太优秀了。

    “允炆皇孙在皇觉寺待着,受了很大的打击。”蒋瓛道。

    “唉”朱元璋心中叹息一声,迟疑片刻,幽幽道:“让他在皇觉寺剃度吧。”

    藩王们已经在被朱允熥逐渐解决了。

    如今,朱允炆已经彻底没有了后路,现在若是朱允炆被发现,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对于朱允炆而言,剃度出家不失为一条退路,至少,这样或许能够保住一条性命。

    当然,最终到底如何,还是要看朱允熥的态度。

    “是,陛下!”蒋瓛点点头。

    “去吧!”朱元璋摆摆手。

    蒋瓛弯身行了一礼,转身离开。

    朱元璋抬头,看向皇觉寺的方向,神情怔怔出神。

    皇觉寺,后山!

    “废物,一群废物,你们也就有本事欺负欺负朕了!”朱允炆神情癫狂,发出声嘶力竭的大吼。

    他从老和尚口中得到了信息,已经有六名藩王被拿下了。

    李景隆背叛了,他咬牙坚持。

    方孝孺背叛了,他继续硬撑。

    他在等一个机会,等着藩王们将朱允熥击败,到时候他会将背叛他的人,全都砍了脑袋。

    可是,万万没想到,他最终等到的却是藩王们被朱允熥拿下的消息。

    瞬间,他整个人都崩溃了。

    藩王们是他最后的希望,六名藩王落败,其中还有三名善战的塞王,这让他顿时绷不住了。

    虽然城外还有一部分藩王在聚集,但是,他觉得最后藩王们应该是无法镇压朱允熥了。

    甚至,在他看来,现在城外的那些藩王们,自身都有点难保了。

    “慧明,跟我去受戒吧!”老和尚走了过来,神色平静。

    对于朱允炆的怒吼,他像是听不到一般。

    “慧明?”朱允炆神情一怔。

    老和尚静静站着,并未催促朱允炆。

    “难道,我真的要做一名和尚吗?”朱允炆满脸苦涩,心中一片茫然。

    大势已去。

    现在的他,根本无力回天,只要露面,大概率是死路一条。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

    转眼间。

    两个时辰过去。

    外面的天色,逐渐暗了下来。

    “唉”朱允炆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整个人像是卸去了精气神,他站起身,朝着老和尚走去:“请师傅为我受戒。”

    最终,他选择了认命。

    虽然,他很不甘,但.事到如今,不甘心又能如何?

    他已经没有了机会。

    夜幕降临!

    皇宫中,灯火通明!

    夏元吉、解缙、胡濙、杨士奇四人在马三宝的带领下,相继走进太和殿。

    他们都是满头的雾水,不知道朱允熥为何要召见他们。

    宫殿内。

    四人相互看了看,点头示意,并没有人开口说话。

    “陛下驾到!”马三宝的声音,从宫殿外传来。

    “唰唰唰!”

    夏元吉、解禁、胡濙、杨士奇四人心中一惊,纷纷站起身。

    朱允熥迈步走进殿内。

    “参见陛下!”四人弯身下跪行礼。

    “都起来吧!”朱允熥摆摆手,面上带着淡淡的微笑。

    他知道自己的本事。

    借助系统的能力,让他打仗没问题,但是,让他治理天下,那多多少少是有点为难人。

    而且,让他每天盯着政务去处理,他也确实坐不住。

    好不容易穿越了,还有了系统,坐上皇位之后,那不得享受享受?

    当然,他倒也不是去当一个昏君,而是要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干,他掌控好大局就行。

    系统就是他最大的底气,让他能够可以偷点懒。

    “谢陛下!”夏元吉、解缙、胡濙、杨士奇站起身。

    “你们不用太紧张,朕将你们叫过来,是有好事等着你们。”朱允熥道。

    作为一名穿越者,最大的好处就是开了上帝之眼。

    他不用去一步步的试探,便能够在茫茫的人海中,精准找到那些名垂青史的人才。

    夏元吉:历史上朱棣的宠臣,深受朱棣重用,甚至在临死之前,还留下一句【夏元吉爱我】。

    能够让脾气暴躁的朱棣认可的人,能力毋庸置疑,那绝对是极其顶级的。

    解缙:永乐大典编撰者,在朱棣做皇帝的时候,担任过首辅之位。

    胡濙:极其长寿,经历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最后又回到朱祁镇,除了一开始在朱允炆时刚刚进入官场,之后从朱棣开始,便一直活跃在朝堂中枢,担任要职,这是一个非常有能力且聪明的人,最终也是寿终正寝。

    杨士奇:三杨之首,也是一个极其长寿的家伙,在内阁活跃四十多年,其中,担任首辅二十一年,能力极其的变态。

    明朝还有很多厉害的人才,但是朱允熥刚刚登基,短时间内只能将这四人给搜寻到。

    他现在迫切的要将朝堂的架子搭起来。

    朝堂是大明的中枢,若是中枢出事,乱的是整个大明天下,苦的是天下百姓。

    “好事?”

    夏元吉、解缙、胡濙、杨士奇四人闻言神情一愣,而后眼中全都不约而同闪过一抹欣喜。

    现在的他们,还没有成长起来,十分青涩。

    新皇登基,召见了他们四个,还说有好事等着他们,他们岂能忍得住?

    朱允熥将四人的神情看在眼中,道:“朕准备对殿阁进行改名,以后殿阁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内阁,你们想不想要一个内阁大学士的名额?”

    “内阁大学士?”夏元吉、解缙、胡濙、杨士奇四人闻言惊呆了,满脸的难以置信。

    这这这.天上掉馅饼了?

    不对,这是祖坟冒青烟了!

    虽然他们不知道殿阁改为内阁的变化,但是,他们知道,眼前这绝对是他们这辈子最大的机遇。

    “臣等为陛下效死!”四人纷纷弯身跪拜,神情无比的激动。

    起飞了!

    四人心中冒出同一个念头。

    殿阁该内阁,皇帝专门将他们四个寂寂无名之辈给找了过来,这如果说他们后面不能起飞,那他们绝对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金光大道已经铺好,这还不能起飞,那自己绝对是一个废物!

    “都起来吧!”朱允熥摆摆手。

    “谢陛下!”四人站起身,一个个心神激荡,难以自己。

    他们万万没想到,朱允熥起兵成功,自己等人也能跟着起飞。

    “将来内阁会有一个首辅,权利和丞相差不多,但是,会收到其他内阁成员的遏制,至于名额给谁,需要看你们自己的能力。”朱允熥道。

    他需要做一些安全措施,给内阁上一道枷锁。

    历史上,内阁的权利后面彻底的失控,内阁成员权利无限大,什么事情都管,甚至连皇帝的私事都管。

    朱允熥虽然自己能够压制住内阁,但是,后代呢?

    保险起见,还是上一道枷锁比较好。

    这个枷锁就是丞相。

    经过千百年的岁月变迁,丞相的权利,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范围。

    强如汉武帝,唐太宗,都没有将丞相废除,可见这个制度确实是非常有必要存在的,结果,到了老朱这里,硬是生生的给砍掉了。

    这里,就凸显了朱元璋出身的弊端,他看不穿一些事情。

    丞相是会分润皇帝的一部分权利,但是相较而言,丞相起到的作用更大。

    为了那点权利,直接废除了丞相,这情况就好像是脚扭了,结果直接将腿给锯掉了。

    理论上。

    皇帝处理所有事情没问题。

    但是,请注意,这是理论上。

    如果皇帝是机器人的话,那没问题,但皇帝是人。

    哪怕是精力极其旺盛,权利欲极重的朱元璋,后面还不是被政务搞的逐渐暴躁?

    睁开眼就是成千上百道奏折等着批阅,说实话,朱元璋只是暴躁而没有疯掉,这已经是毅力非常恐怖了。

    还有就是。

    很多时候,丞相对于皇帝而言,有点像是一个工具人。

    丞相存在,是皇帝和朝臣中间的缓和地带。

    说点冷血的话,皇帝有什么黑锅,直接就能推到丞相的身上,而朝臣们即便是知道事情是皇帝的不对,也会心照不宣的针对丞相。

    废除了丞相,这将会导致皇帝和朝臣的缓冲地带直接消失。

    没有了缓冲,很多的矛盾可就要尖锐多了。

    这也是后面朱元璋整出一个殿阁的原因,但他性格极傲,不愿让殿阁朝着丞相方向靠拢,所以,他给殿阁大学士的官职很低。

    不过,这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朱元璋死后,内阁直接就出现了。

    而且,由于大明后面的皇帝不行,导致内阁权柄一步步猛蹿,无限大。

    任何的制度都有缺陷。

    丞相经过岁月长河的洗礼,始终存在,那就说明他有存在的意义。

    历史变迁的过程,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选择过程。

    分封制为何废除后,为何一直再也没有出现过?说白了,这种制度就没办法存在,适合他生存的周礼时代远去了。

    没有任何一个皇帝,能够忍受国中之国的存在,大多都想大权独揽。

    “内阁首辅!”

    “丞相!”

    夏元吉、解缙、胡濙、杨士奇四人更加激动了,如果不是此刻在皇宫,面前又有朱允熥在,他们都忍不住要放声高呼了。

    眼下,这都已经不能是祖坟冒青烟了,这是他喵的祖坟着了,呼呼的烧起来了。

    乱世将。

    盛世相。

    文臣和天下读书人,最大的梦想,便是登高入相,成为皇权之下第一人,而后施展毕生所学,长袖善舞,上辅皇帝,下辖百官,青史留名!

    但是,这美好的祈愿,在洪武十三年断了。

    朱元璋为了不让丞相分润权利,苦心挖坑埋局,以胡惟庸为棋子,最终一举将丞相制度废除。

    期间,天下官员、读书人来往奔走,不惜献出生命,但面对帝王的意志,他们的挣扎是徒劳的,犹如螳臂当车,最终连一丝浪花也没有掀起来。

    之后,天下的官员和读书人,便断了脊梁,失去了人生最大的追求。

    可是,此刻他们听到了什么?

    朱允熥说,内阁将来会有首辅,权能与丞相无异。

    夏元吉、解缙、胡濙、杨士奇四人疯狂了。

    他们在丞相的废墟之上,看到了新的光明,尽管,此刻光明还未真正降临,但他们依旧激动的难以自已。

    君无戏言。

    朱允熥不可能说谎话诓骗他们。

    倒不是他们有多么信任朱允熥,而是他们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值得朱允熥欺骗的地方。

    今晚,就算是朱允熥不提首辅二字,不谈丞相,仅凭朱允熥将他们四人叫来,要让他们入阁,就已经足够让他们欣喜若狂了。

    但朱允熥还是说了首辅,并且点名首辅就是过去的丞相。

    四人先是相视一眼,十分激动丞相制度的回归,但随即,他们眼中又都冒出一抹敌意。

    无论是首辅,还是丞相,位置只有一个。

    而他们,有四个人!

    “都下去吧,好好做事,朕很看好你们!”朱允熥将夏元吉、解缙、胡濙、杨士奇四人的反应看在眼中,脸上带着浓郁的笑容。

    他知道四人在历史上的成就,以后那都是一个个老狐狸。

    现在趁着他们年轻,连忽悠带哄骗,搞的四人像是打了鸡血一般热血沸腾的,这很有成就感。

    以后等着这些人都成长起来,再想忽悠,那可就难多了。

    “臣等告退!”夏元吉、解缙、胡濙、杨士奇四人恭敬行礼。

    如今,在他们心中,朱允熥就是天底下最英明的君主,谁要是敢说半个不字,他们都敢撸起袖子揍人。

    不仅他们动手,他们还呼喊朝中好友一起动手。

    时隔多年,丞相之位再次出现了,明君,这必须是明君!

    史书上,朱允熥都必须要留下浓重的笔墨。

    “呵呵!”朱允熥满脸微笑,被藩王们搞的头疼的心情,瞬间变得愉悦了很多。

    他突然发现了身为穿越者的最大乐子点。

    坐看这些日后叱咤风云的老狐狸一步步成长,看着他们从青涩到成熟,期间的过程,似乎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而且,他还能三言两语,搞的这些人热血沸腾的。

    情绪价值拉满了!

    “陛下,赵思礼、张麒两人到了。”马三宝道。

    “带他们过来吧!”朱允熥摆摆手。

    政务处理好了,接下来,该解决一下他的私事了。

    都做皇帝了,后宫岂能冷冷清清的呢。

    若是那般,他整日的生活,岂不是很无趣?

    而且,他这也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和天下黎民百姓考虑。

    皇帝无子嗣,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人心不稳!

    老朱家后面的历史上,就因为子嗣问题出过事。

    战神朱祁镇能复辟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朱祁钰没孩子。

    “是,陛下!”马三宝点点头,转身迈步离开。

    “大胖,不好意思了,你媳妇朕就拿下了。”朱允熥轻声道。

    他之前派人打听了一番,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他这个小蝴蝶的影响,张妍还没有来得及和朱高炽成亲。

    得知到这个消息之后,他自然不会客气。

    诚孝昭皇后张妍,大明第一位太皇太后,在大明一众皇后的排名,仅次于孝慈高皇后马秀英,被誉为‘女中尧舜’。

    历史上,张妍在朱高炽死后,硬生生的将大明给扛了起来,接连度过了朱高炽的突然死亡,朱瞻基的摆烂,以及朱祁镇的成长。

    若是没有张妍扛着,可能大明的权柄,会更早的被文臣和宦官搜取。